Friday, August 21, 2020

ISO 9001:2015 版要素逐個捉, 對教育改革又有何啟示 ?

 


ISO 9001:2015 版 中增加了”CONTEXT” 及”ISSUE” 的要求說明 , 但又沒此等述語的標準定義解釋, 奇怪 ? 查牛津英文字典, ”CONTEXT” 意義可解釋為情境和脈絡, ”ISSUE” 可定義解釋為主體或問題 , 因而當情境轉移,ISSUE 也許會隨之改變, 更甚者, 物件的象徵意義也隨之變動 。 所以一切的體系標準要求必須考慮當時的情境和脈絡, 才能有意義及準確切合實際需要 , 包括對體系文件多寡的要求, 并無一標準數量的答案。因此管理體系中每人的思考活動變得相對重要, 他們做事之前有否考慮其中的風險 (即危與機) , 形成 ISO 9001:2015 版中新的要求。也加強了審核員在審核時人與人對談的”面談方式”的應用。

聯想香港推行十多年的教育改革,依然有不少人對學校教育垢病,其中就是批評學生缺乏思考訓練:使學生只懂尋求簡單的「標準答案」;或是抽離生活和具體脈絡來抽空地思想, 即離地思考。因此, ISO 9001:2015 版中實事求事的精神對當前教育處境的啟發是:
1) 如同了解企業的實況一樣, 我們得一同認清脈絡和生活中的活動、思維發展、學習等處境本身都是具體的、多元和多層次的。
2) 思考訓練必須置身於具體的處境中進行,讓層層扣連的多元關係得以展開來思考。教育改革的檢討工作也須如此。
首先,為教育管理流程創建新的全球標準似乎並不十分重要。 這篇文章由通用的ISO9001 討論發展至日後的ISO 21001,這是“教育組織管理系統”的標準,該標準己於2018年晚些時候由國際標準化組織(ISO)發布。儘管鮮有人聽說過,但它可以在其中定義優先級,產品,過程和做法。 給全球範圍內的教育部門参考
ISO標準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,但基本上是很難察覺的。 它們定義了事物的產生,從標誌的大小或信用卡的大小到用於對軟件進行編碼的編程語言,並充當特定過程和實踐的規則。
想了解簡單直接的ISO 標準要求, 可先參考以下網站 :